网站导航

首页 > 新闻资讯

发力“高精尖” 挺起“硬脊梁”

来源:BOB综合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04 02:53:36 浏览次数: 1

  

发力“高精尖” 挺起“硬脊梁”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十四五”以来,我市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起的产业,正加速打破工业弱势的“偏科”印象。2024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80.2亿元,同比增长13.7%。

  新年伊始,位于池州高新区的池州起帆电缆有限公司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车间内,各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上演着铜棒变细丝的绝活。厂房外,一辆辆卡车接踵而至,准备将这些被誉为“工业血管”的逾万种规格线缆运往全球各地。

  短短6年,此公司已经成长为贵池区乃至全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去年底,投资将近30亿元的二期项目——起帆电线电缆产业园投入使用,新增一批先进设备,让企业产能迅速提升。2024年,企业年产值达到96.1亿元,排名2024安徽省百强企业榜单第96位、2024安徽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第94位。“新的产业园可产出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环保电气装备等特种电线电缆,大大增加企业利润。”公司董事长助理周志浩介绍,2025年,企业产值有望突破百亿。

  在青阳县丁桥镇新能源产业园内,也有一家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安徽胜远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接近10万只高性能电池在这里诞生并走向市场。

  “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动力型和储能型蓄电池研发、制造、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在安徽同行业中排名稳居第二,国内市场上每八块电池里就有一块来自我们公司。”谈及公司发展前景,副总经理潘志刚胸有成竹,“我们已经成为雅迪、爱玛、台铃等大型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的稳定供应商,2024年下半年,公司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全年产值达到23.8亿元,2025年的目标是突破26.5亿元。”

  龙头舞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澎湃。2024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共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其中,超亿元以上企业33家。数据显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池州起帆电缆有限公司、安徽胜远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合计实现产值177.5亿元,占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产值的63.6%,合计拉动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产值增长11.6个百分点,对产业增长贡献达到85.2%。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我市在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围绕主导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协同发展。

  2024年5月31日7时39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安徽池州江南集中区号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搭载5颗卫星顺利升空,池州成功“问天”。消息一出,全城沸腾!近日,新的喜讯又至:星河动力在池州的火箭试车基地内成功完成了“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反推火箭方案验证,这意味着这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已具备了分离用大推力反推火箭研制能力,预计下个月“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将进行首飞。

  短短4年时间,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实现了从“孵化培育”向“叩问苍穹”的快速跨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招商五局局长贺一楠说:“集中区将围绕既定的商业航天产业‘图谱’,把高端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的招商重点放在商业航天产业领域,开展链式招商。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商业航天项目12个、总投资近155亿元,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初步显现。”

  1月2日,在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历经5个月的改造后,“中海777”轮成功由甲板船华丽升级为滚装船,缓缓驶离池州江口码头,开往阿联酋迪拜。该船的成功改建,标志着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的船舶修造水平取得新突破。

  从修船、造船到全链条高端化发展,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用17年时间实现了由“滩涂洼地”到“安徽船谷”的蝶变。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8家造船类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近4000米的船舶修造专用岸线米的公用码头岸线,是安徽省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利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也是南京上游最大的船舶修造集聚区。据贵池区乌沙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章跃介绍,2024年,基地在建船舶订单共有60艘。其中,出口船舶订单14艘。基地完工订单41.5万载重吨,全口径统计产值16亿元。目前,占地600多亩的贵池区智能绿色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未来,将重点引进船舶设计、电池、电驱、焊丝、舾装、燃料电池等一批新能源船舶配套企业,形成国际化绿色海工产业集聚区,着力建设“安徽船谷”,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如今,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多点开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包宏志介绍,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机电装备、精密零部件、智能成套装备四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板块。其中,贵池区主要发展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智能成套装备、精密零部件产业集群,尤其在船舶修造领域优势显著;青阳县已初步形成机电装备产业集群;池州经开区则形成了轻工设备、数字控制机床、特色装备三大产品体系;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初步形成特色化的智能制造装备布局,以商用航天装备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基本成形。

  向“绿”转型,向“新”突破,向“高”攀登。我市一个个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正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转型,推动池州“智造”全面升级。

  前不久,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位于池州高新区的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成功上榜。这家以炼钢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怎么“炼”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回答是:通过持续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低碳等领域加大投入保持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性,尤其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颗粒物浓度0.4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5.4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36毫克/立方米……”在该公司新建成的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上,生产一线的各项排放情况能获得实时监测和精确化管理。“一张屏”精准治污的背后,彰显的是该公司向“绿”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自2019年开始,贵航特钢先后投入约14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如今,该公司年产值近150亿元,已连续7年荣登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

  向“绿”转型的同时,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更在向“新”突破。去年,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徽杰羽制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硬核实力,成功“圈粉”一批海外客户前来学习电脑罗拉车、程式控制电子花样机等自动化缝制设备操作技术。

  一家生产制鞋装备的企业,为何会吸引“洋客户”纷纷登门学艺?公司董事长章国志说:“把握市场需求、不断迭代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客户青睐。公司年年都会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已经在广州、深圳、合肥设立产品自主研发中心,成立青年研发团队,用科技力量实现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突破。”2024年,该公司生产各类智能化缝制设备超2.7万台(套),远销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1.7亿元,出口额达1232万元。

  像这样创新不止、加速“奔跑”的装备制造企业还有很多。目前,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智能工厂1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5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1家、省绿色工厂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1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2台(套)、省工业精品25个、省级新产品29个……2024年,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提高32.1%,制造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提高23.4%。

  大力发展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加快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水平发展必由之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晖表示,接下来,市工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以更精准的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装备制造业升级与新兴起的产业培育,为全市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